您好,欢迎进入科技论文网!

热门分类 / Popular classification

中学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应用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14-12-24 11:47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贺艳军 赵亚甫 点击:
摘 要:通过调查发现,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在实践中存在制度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一些学校解决困难的宝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要进一步制度化、课程化和个性化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教育 校本课程 课程化
  
  摘 要:通过调查发现,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在实践中存在制度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一些学校解决困难的宝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要进一步制度化、课程化和个性化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教育 校本课程 课程化
  贺艳军 赵亚甫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类型,受到中小学的重视并已有一些学校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实践之中,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也不例外。但由于校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小且不接受硬性的考评,使得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实践存在着不规范、随意化等问题。并且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的特殊性往往易导致把这类课程作为科学技术知识的载体,局限于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知识技能,而忽视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方法、科学精神的培育,忽视课程本身的文化品性。为了了解中学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的现状,笔者根据分层抽样的原则,对重庆市北碚区的几所中学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结果圾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建议做一叙述。
  一、中学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的制度不健全
  目前整个国家层面,省政府层面都是越来越重视科技教育,各中学也比以前更重视科技类教育,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从管理层面来看,各校虽然有负责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的领导,但是并没有制定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发展的具体规划和具体目标;另外,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的课时、教师的教研、科研、职称评定也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从实施层面来看,只把科技教育作为一项活动来参与,也没有把科技教育提升到课程的高度;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的时间也没有确定,碰到合适的时间才会上,并且只有部分学生才能参加,而非全体学生。
  (二)科技教育类师资力量薄弱
  调查发现,中学的科技教师多为兼职,只有几个教师是专职教师。在科技教育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并非自愿参加,而是被迫参加的,这样往往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在参加科技教师的人员中,只有很少教师所学专业是关于科技教育的,许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来参与科技教育。
  (三)教育经费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校不能在科技教育类小本课程上投入足够的资金,有的学校一学期只在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上投入2000元左右;多的时候才能达到3000元。因此,科技教育类教师的加班加点是无偿的,甚至一些教师还要自己出钱来补贴。很多科技教育类活动也无法开展,比如像一些基本的工具,如螺丝刀、锯子、机床等工具不能备齐,这就严重影响到了校本课程的实施。
  (四)部分教师和家长的不支持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家长和班主任教师不能接受学生去参与科技教育活动,他们认为参加这些活动耽误了学习的时间,和学习有冲突,会使学习成绩下降,影响中考和高考成绩。因此,当学生在参加科技活动需要经费时家长不予支持,当学生利用自习课时间去参加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时,很多班主任会去“视察”学生,这些学生见到班主任后往往会赶紧跑回教室上自习,也不给正在上课的科技教师说一下,只剩下科技活动课教师一个人尴尬地上课。
  二、中学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的成功经验
  虽然各中学在开展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还是积累了很多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进一步开展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与企业合作,弥补经费不足
  在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过程中,许多学校面临的问题就是经费的缺少,从而造成仪器缺少,进而影响科技类课程实践活动的开展。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与企业合作,由封闭走向开放,该学校老师带领学生利用企业的仪器设备,帮助企业做些工作,这样,企业会给学校一些经费,学生不但增强了动手能力,还得到了一些可以继续科技活动的经费,学校也提高了知名度。
  (二)与社会结合,利用周边资源
  有些农村中学,由于经费缺少,并没有像城市中心搞“航模设计”“机器人设计”等高投入的科技活动,而是因地制宜,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利用周边的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活动。如重庆的王朴中学,位于有花木之乡之称的静观镇,附近有缙云山。该校便利用了缙云山这个资源,带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研究山上树的生物指标,树的胸径,树的作用等。通过这样利用资源,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很多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也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学校,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三、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的建议
  (一)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应进一步制度化
  虽然很多学校越来越重视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但是很多学校的制度还是很不完善。学校应进一步制定一些政策,对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的教育目标,实施的具体步骤,对学生的评价做出细化。学校的政策不但要涉及到科技教育类教师的待遇和职称评定,还应向这些方面倾斜,让这些教师能感觉到领导对他们的鼓励和重视,让其他各科教师能理解他们的做法。
  (二)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应进一步课程化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科技活动都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来开展的,开展的时间都为自习课和课余时间,科技活动和课堂教学的联系也不紧密,因此很多家长和班主任认为参加此活动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了很多家长和班主任的不满。学校应尝试把理科课程、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统整为一个板块,叫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使其课程化。从科技教育、科技育人、文化育人这个角度再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文化等制定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的总目标,具体到具体学科,再制定具体的分目标。
  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没有必要去刻意地选课题,毕竟选择合适的课题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耗时耗力的,可以尝试把学科当中的研究性学习和课外活动有机整合在一起,如果这个学科里面有某一方面的内容,就可以自然地延伸出来,这样的话,学生在操作上、实践上也比较容易迁移。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建议没有必要开设太多的兴趣小组,而应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现在很多地方都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的内容之一,高考也越来越趋向于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把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和科技教育活动联系到一起,教师和家长也就不会觉得科技教育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了,可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参加。
  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应只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重视其学习过程。很多教师往往把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作为科学技术知识的载体,局限于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育。其实,“方法是通向能力的桥梁,能力既依赖于知识,更依赖于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方法本身是能力的一部分,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强化方法教育人手。”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到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方法、收获,他的协作能力、团结能力等多方面表现。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科技教师进行认可,然后由该生把此评价交给班主任。
  (三)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应进一步个性化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是根据本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而开发的;是经过本校特有的队伍、筛选组织而编写的,它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宗旨,针对了学校的实际和现实问题,继承了学校传统并关照了学校的发展走向。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作为校本课程的一个分支,也应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开设的科技类活动都是和比赛相关的项目,如果参加比赛得奖可以在高考中加五分或者十分,科技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也是因比赛而定的,很少有学校是根据本校的学校文化和办学宗旨而开展的,这样往往就会使校本课程失去了应有的“校本”意义。
  因此,建议学校在开设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实践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来评价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应根据本校的特色,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结合本校的学校文化来开展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从而使科技教育类校本课程在再现人类已有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能浸润学校本身的“文化养分”,体现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承载学校的历史传统,彰显学校的特色风格,最终成为学校文化中的特定“符合”和“载体”。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物理教学分会.高中物理方法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2.
  [2]何勇平,范蔚.校本课程特色与学校更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6(10).
(责任编辑:mac)
------分隔线----------------------------

最新论文

随机论文

——本公司实力说明——
本公司实力说明
1. 十一年专业论文服务经验,现有全职员工近百人,并且拥有兼职博士、硕士30多人。我们的实力就是您信心的保证。
2. 十一年成功运作经验,现为中国最好的专业论文服务中心之一。

服务承诺
本论文服务...

Copyright www.lunwenkj.cn 科技论文网 版权所有
科技论文网提供质量好的 科技论文代写、管理论文发表服务,是一个一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平台。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论文资料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