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范围广、基础牢、均等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文化自觉。目前我国践行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仍是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其重中之中还是公共图书馆。因此,关注当前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1 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类文明进程中始终伴随着科技进步的身影 科技的发展不仅对军事、政治、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与文化的联系同样非常紧密,并对文化的整体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文化发展“引擎” 科技进步催生了文化发展的新形态.创造了文化传播的新途径.而文化的创新发展塑造了一代新的文化受众,反过来又对文化发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促进文化的不断繁荣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加速前进.科学和技术出现一体化趋势.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发展促进人们不断创造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传播模式.满足新时期人们的文化需求.而新技术带来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又培养了新一代文化品位和文化爱好都不同于以往的受众.因而对文化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2 当前与信息传播密切相关的新技术
与文化有关的新兴技术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衍生出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手机文化、动漫文化、数字电影、电子书报、网上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多媒体演出等。新技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网络技术、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应用,提高了文化服务的效率。节约了服务成本。电子书、报节约了纸张、省去了印刷过程。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2.2 扩大了受众群体的覆盖面 新技术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提供了更充分的便利条件.因此能扩大文化服务的辐射范围
2.3 增加了参与机制、互动机制。网络平台的参与性、互动性使受众反馈、绩效评估等都成为可能,互动性使受众层次的细分更加深入,他们的建议和看法可以及时反馈给服务提供者.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公共服务的效果做出绩效评估
3 科技创新强化了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功能
科技创新 已经给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建设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当前图书馆的主要技术创新包括了图书自动借还技术、跨库链接技术、web2.0技术、元搜索技术、数字内容分发技术等。无线射频技术(RFID)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图书馆的效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兴未艾。服务方式不断创新.苏卅I图书馆开发了手机图书馆业务,深圳图书馆开发了移动自动图书馆业务等.从天津市目前的情况看.新技术的应用在公共图书领域同样越来越深人、主要体现在:
3.1 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使高科技手段融入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文化共享工程是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有效方式 目前天津各级图书馆紧密结合共享工程的推进.开展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图书馆建设。2005年,天津市就成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做出《天津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5-2010年工作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了资源建设规划、经费使用规划和区县分中心基层站点建设规划。2006年8月.天津市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全面启动。2007全年18个区县支中心已全部建成开通并投入使用.并完成了全市240个乡镇街和部分基层社区服务站点的建设任务。2008全年,在建成共享工程18个区县支中心的基础上,建成了泰达支中心、223个基层服务点,开通了共享工程天津数字频道 至此.共享工程已覆盖全市700多个遍布城乡农村基层点。
3.2 新技术的运用使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方式不断多样化
3.2.1 一码通网上浏览服务:2006年5月.天津图书馆网站开通电子文献网上阅览“一码通”服务.开放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网上检索和阅览服务.尝试面向注册读者开放公益性的电子文献网上阅览服务.实现了国内公共图书馆面向注册读者提供公益性网络文献阅览服务的模式创新。加入“一码通”服务后.读者不必到图书馆来,坐在家里或办公室,便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络。方便、快捷地阅览国内7200多种学术期刊、1000多种报纸、6000余种电子图书、300多家高校的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等数字文献资源 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和下载流量之内阅览下载所需的文献(包括学术论文),不用支付任何费用。
3.2.2 推出图书借阅订单式服务: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运用高科技手段推出以特定读者为对象的订单式服务.建立读者服务工作订单登记制度 读者通过填写需求表或登录专门外文图书选书网络的形式.将图书借阅需求传递给图书馆.由图书馆及时采购图书并提供优先借阅、文献检索、远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实行按需供书。订单式服务实现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联动.优化了馆藏文献资源结构,增强了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新技术的应用可分为初级阶段、深入阶段。目前我市公共图书馆运用科技手段服务整体上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尚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包括:
4.1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使用,从长远来看,可以提高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等。但前期投入和El常运转,都需要相当资金。公益性图书馆不以营利为目的,拨款只保证人头费,购书经费区县图书馆参差不齐.因此各图书馆缺乏拓展新的技术领域的意愿和动力。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提出要求。在财政上给予支持,引导公共图书馆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图书信息服务。
4.2 人员的素质和意识达不到要求 科技创新下的公共图书馆需要一批人才梯队的支撑 而我们的大多数公共图书馆文化单位还残留着计划经济时代机关的痕迹.思维模式变化不大.特别是面对高科技时代对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科技的水平能力的要求无动于衷。因此急需制定和完善人才队伍科技能力的长期培养计划.逐步完善图书馆从业队伍的掌握科技的能力和意识.建立起一只高科技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队伍
5 科技创新下公共图书馆服务面临的选择
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构成的信息社会中公共图书馆服务。要明确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针对那些缺乏条件享受文化生活的弱势群体.包括城镇困难家庭、郊县农民、外来务工人员、老人、未成年人等,公共图书馆要发挥科技手段给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利用新技术享受图书。信息服务 我市确定的未成年人社区电子阅览室、文化共享工程进中小学校园等文化项目.就是使各阶层的观点公众能够享受到高科技图书馆带来的文化服务第二.是提高高科技条件下公共图书馆的吸引)力。高科技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外,如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查询、借阅,这些优势和特点都需要扩大宣传力度。并使广大的公众认识、体会和了解。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高科技手段使公共图书馆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落到实处。
最终完成服务广大公众的宗旨公共图书馆是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要关注和促进新技术在公共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总之,科技创新给文化繁荣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一翼.(责任编辑:mac)
热门分类 / Popular classification
最新论文
随机论文
——本公司实力说明——
本公司实力说明
1. 十一年专业论文服务经验,现有全职员工近百人,并且拥有兼职博士、硕士30多人。我们的实力就是您信心的保证。
2. 十一年成功运作经验,现为中国最好的专业论文服务中心之一。
服务承诺
本论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