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科技论文网!

热门分类 / Popular classification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科技创新论文 > 科技创新小论文 >

中国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推广刍议

时间:2014-04-21 15:4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农业科技传播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针对我国现行农业科技传播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传播的支持,深化农业科技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农业科技传播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农业科技传播
      农业科技传播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针对我国现行农业科技传播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传播的支持,深化农业科技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农业科技传播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农业科技传播的快速发展是形势所趋。
  1 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
  1.1 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信息化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农业信息化的概念涵盖面广,内容丰富,包括农业资源信息化,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农业科技信息化,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经营信息化。对农业信息化概念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有的从农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定义其产业化的含义;有的从农村社会建设的角度出发,定义其社会化的含义;有的从农业科技的角度出发,定义其专业化的含义;我们也可以这样定义农业信息化,首先是整个农业及农业从事者所构成的农业生态环境内部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系统整合所需资源推动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其次农业信息化是这个农业生态环境在整合自身资源的同时,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系统整合其他社会生态环境的资源促进自身发展完善以及为其他社会生态环境提供服务的过程。
  1.2 农业科技传播的概念 ‘农业科技传播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科技知识,提高为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狭义上讲,农业科技传播是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业科学知识或技术在某一范围内传播,达到推广并得到实际应用的过程。广义上讲 农业科技传播是所有对农业科技知识或技术传播,并得到应用的过程,这包括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运用大众媒体和其他传播手段对某项农业技术传播推广,也包括非专业人员对农业知识或技术的传播,使得农业科技知识和技术得到推广普及。
  1.3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科技传播的关系农业信息化为农业科技传播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环境,是农业科技传播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科技传播提供了推广的平台,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为农业科技传播提供了丰富的科技内容,更好的指导农业从业者的生产经营。
  农业科技传播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是农业信息化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科技传播是农业科技信息化实施的重要手段,是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充分作用的重要保障。
  总之,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科技传播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科技传播的实施和发展,农业科技传播的实施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信息化顺利进行。
  2 国外信息化发达国家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发展的现状
  从5O年代初美国首次利用计算机进行饮料问题的研究至今,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农业的各个方面。目前,欧美国家的农业信息化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精细化、智能化和全程化成为现代农业信息化的主要特点。其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体系依其运作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行政主导的传播体系、政府与民间合作组织并行的传播体系,以大学为中心的传播体系和市场化运作的传播体系。需要注意的是,绝大部分国家都有不止一种传播模式,往往是以某一种模式为主,其他传播模式为辅。
  美国构建了以政府为主体,以国家农业统计局、经济研究局、世界农业展望委员会、农业市场服务局和外国农业局等五大信息机构为主线的国家、地区、州三级农业信息网,形成了完整、健全、规范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
  德国农业信息化是欧洲农业信息化成功的典型,是传统媒体与网络技术混合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德国农业信息化是在政府强力推动和大力参与的背景下,广播、电话、电视等传统媒体技术在农村地区普及的基础上发展的,从利用计算机登记每块地的类型和价值,建立村庄、道路的信息系统人手,逐步发展成为目前较为完善的农业信息处理系统。 、日本作为因地制宜发展应用型农业信息化的典型代表,从发展地域农业信息系统人手,由政府拨款,建立起了发达的有地域特色的地域农业信息系统。日本借助其国内发达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大力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以计算机通信服务为中心的地域农业信息系统,适于农民和农业协会以及农业协会之间的信息传递。日本的农业协会在农业科技传播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韩国农业信息化是发展起步较晚的国家。但韩国农业信息化坚持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注重“产”“学”
  “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鼓励发展农业协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韩国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科技传播的一个特色,是利用多媒体远程培训系统对农民进行培训。
  以色列是国家为主导建立现代农业信息化系统的典范。以色列地处干旱贫瘠的荒漠地带,却创造了现代农业的奇迹-2 J。以色列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由国家投资建立,以行政管理部门推动为主导,结合研究与教育部门联合实施。以色列农业部设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经常举办培训班,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达到大专水准,能较快掌握农业新技术。
  印度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科技传播体系是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较弱,农业生产模式较落后的情况下,借助其国内迅速发展的软件业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信息化道路。它跳出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传统模式,直接发展最先进的农业信息技术,发挥发展中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后发优势,直接向现代化的高科技农业过渡 J。印度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是信息化产业高端移植到农业上的典范,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可借鉴的经验。
  3 我国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的环境分析以及解决思路
  3.1 我国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发展现状我国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起步较晚。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开展了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用于农业、资源、环境和灾害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明显效果,某些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要发展信息化,需要综合运用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卫星通信等网络以及目前各级涉农部门已经建立起来的有关政府专网、局域网。在农村地区,固定电话、移动通信以及广播的覆盖水平相对比较高,应用比较普遍,是实现信息进村人户到人的有效手段 】。1994年12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农业部针对未来,提出了跨世纪的农业信息化工程——“金农工程”,目的是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
  我国从20世纪5O年代起建立了各级科技传播体系,1993年7月,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对农业技术传播工作的原则、传播体系的职责、传播工作的规范和国家对传播工作的保障机制等重大问题做了原则上的规定,是我国农业技术传播事业的一个里程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业科技传播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农业科技传播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我国农业科技传播队伍的整体的素质和知识水平都有明显的提升。
  3.2 我国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存在的问题从总体看,国家和省级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基层信息化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农业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我国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涉农部门众多且各自为政,农业信息资源被分割管理,信息资源难以充分利用和发挥整体效益 ;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服务水平不高;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不够完备;农业传播资金投入不足和传播体系不够完善;传播队伍结构不合理,基层传播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科研、传播、教育割裂现象明显;农业科技传播体制与机制不灵活,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民居住地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村委组织功能弱化,农业技术传播缺乏有效的渠道;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农村可利用资源分布零散,缺乏有效地资源整合 ]。
  3.3 解决我国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发展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3.1.1 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信息化高速路的通畅。加强基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传统媒体形式的基础设施如电视、电话等,也包括农业科技服务站,使信息资源在信息化过程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3.1.2 完善农业信息资源库,全面建设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在构建完善的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同时,配合相应的配套软件开发,更好地利用数据库资源,建设完善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根据“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通“户联”、资源共享”的方针,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国际、国内、政府、民间等多种投融资渠道,尽快建设统一兼容、资源共享、高效适用的各级网络中枢平台环境,形成全国统一、规范、畅3.1。3 数字化农业平台科技传播服务系统的构建。数字化农业平台科技传播服务系统是依靠先进网络技术搭建的现代化数字农业网络平台,其广泛的农业信息服务形式能多方面满足访问者的需求。它涵盖农业信息推送服务,网上农业信息发布,网络信息资源导航,网络数据库资源建设,交互式服务,呼叫服务,中介服务,个人主页等 。青岛农业科技传播服务平台就是采用J2EE架构架设的数字化农业科技平台的成功案例。
  3.1.4 深化农业科技传播体系改革,完善农业科技传播立法。采取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团、大户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采取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基层经营性传播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
  3.1.5 增加农业科技传播资金投入,拓展资金投入渠道。通过吸收企业,社团,协会等进入农业科技传播组织体系,拓展农业科技传播的资金来源,进一步促进农村社会和经济的资源整合,加快中国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信息化,农业发展生态化、绿色化。
  3.1.6 强化农业信息技术培训,普及全员科技文化教育。合理利用现有高等农业院校,调整科技人员的专业结构,培养农技专业人员,提高广大农技传播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科学素质,普遍开展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使其成为先进科技成果的使用者、传播者和受益者。
  3.1.7 建立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的创新农业技术传播体系。以农业科技园区实施现代农业高科技的示范作用。农业技术传播机构应充分以农业科技园和科技示范场为载体,并承担公益性职能,在重大和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动植物病虫害及灾情的监测、预报和防治等方面,构建农技培训体系,以提高农业从业者素质。
  3.1.8 加强农业科技园区运行结构机制的研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建立核心文化,面向市场,服务大众,切实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提供支撑和示范。以科技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信息基础设施的作用,不断培养农民掌握新技术的能力,调动生产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
  4 结 论
  农业信息化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部分,随着工业信息化的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到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的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构成,农业信息数据库技术,农业模拟模型技术,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智能自动控制系统,3s技术,网络技术等农业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科技推广的发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必须加快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进程,才能满足信息用户不断增长的知识和信息需求,农业资源数据库建设必须加强农业科技数据库系统的政策咨询与服务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中国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科技传播必须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尝试改革成为适合国情的新型农业信息化道路;必须坚持以社会生产者身份的农民为主体,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对现代科技的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坚持农业科教示范园为载体,加强科研,推广,教育相结合,配合农业科教基地,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素质。发展中国信息化农业科技传播的目的在于让农民充分利用农业高科技资源,将其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责任编辑:mac)
------分隔线----------------------------

最新论文

随机论文

——本公司实力说明——
本公司实力说明
1. 十一年专业论文服务经验,现有全职员工近百人,并且拥有兼职博士、硕士30多人。我们的实力就是您信心的保证。
2. 十一年成功运作经验,现为中国最好的专业论文服务中心之一。

服务承诺
本论文服务...

Copyright www.lunwenkj.cn 科技论文网 版权所有
科技论文网提供质量好的 科技论文代写、管理论文发表服务,是一个一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平台。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论文资料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