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科技论文网!

热门分类 / Popular classification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科技创新论文 > 科技创新小论文 >

临沧市工业科技创新实现新发展

时间:2014-11-10 11:22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张舒 点击:
张舒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十一五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工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一
  
  张舒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十一五”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工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一、全市科技创新支撑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工业经济长足发展
  一是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2012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07.64亿元,比上年增长7.3%,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84.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二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十一五”的37:30:33调整为36:33:31。轻、重工比重从“十一五”的46:54调整为43:57。三是蔗糖产业、矿电产业、酒及饮料、制茶、林纸、畜产品加工、核桃、食用油、生物制药等传统骨干产业逐步做强。四是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增长,全社会研发(R&D)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0.31%,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人的增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0.87%。五是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六是节能减排强势推进,利用蔗渣生产纸浆、木糖、活性炭,利用糖蜜生产酒精、药用酵母和麦角固醇,利用酒精废醪液生产液态、固态有机肥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取得较大突破。科技创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十一五”以来,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大力推进科教兴临、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集聚创新资源,构建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临沧建设,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为促进全市工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通过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力度,在新材料、生物及医药、能源、农特产品深加工、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在锗系列产品开发关键技术、蔗糖循环经济综合开发及蔗渣纸浆清洁技术集成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开发出高效太阳能电池用锗单晶及晶片、滇红高香型名优茶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加强了余热发电、污水处理、废物资源化利用等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组织开展了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推动了鑫圆锗业在中小企业板的成功上市。全市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1.7%。
  l、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01 1年全市科技进步综合指数为26.8482%,在全省l6个州(市)中排行第七位。其中科技活动投入指数为31.9626%,排行第四位;科技活动产出指数为17.6151%,排行第七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为31.4988%,排行第十五位。
  2、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大幅增加。“十一五”以来,全市开发新技术、新工艺48项,开发新产品52个,获得科技成果100余项。到2012年全市专利累计申请量402件、授权量247件。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9项,厅州市级科技成果奖39项。
  3、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市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云南省第一家州市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成国家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是全省四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之一;全市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上市1家,云南省工程研究技术中心2个,云南省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云南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云南省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2户,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技术创新人才6名,云南省级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全省百户”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户。天鸿高岭土公司与武汉地质大学合作成为国家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茶科所合作建立了云南勐库有机茶研究院,并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有机茶运动联盟、商品共同基金和中国茶科所合作建立了“有机茶生产发展与贸易”示范基地;沧源碧丽源茶业公司近2万亩有机茶园通过了国际雨林认证。
  4、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2年,全市公有制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达34658人,比“十一五”末增长5.2%。具有高级职称2174人,占总数的6.27%;中级职称13604人,占总数的39.26%;初级职称18407人,占总数的53.1l%。按行业划分教育系统23636人;卫生系统4355人;农、林、牧、渔业3713人,文化体育业764人;经济、新闻、建筑等其他部门2954人。
  5、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围绕培育锗红外光学产业和锗光伏产业,在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了“太阳能电池用锗单晶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晶片开发”和“超高纯锗单晶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发”、“新型汽车红外夜视仪研发”、“新型太阳电池中试及前沿技术”等项目,研发出高纯二氧化锗、有机锗、区熔锗、红外锗单晶、红外光学锗元器件、太阳能锗单晶及晶片、超高纯锗单晶,正在开发光纤四氯化锗、车载夜视仪、砷化镓单晶等产品,成为国内红外光学锗元器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太阳能锗单晶片、光纤四氯化锗等尖端锗产品的唯一供应商,共申请专利43项,获授权37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20项。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174万元,较上年增长40.33%,利润总额1 1843万元,较上年增长9.24%。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被省科技厅称为贫困地区崛起的高新技术企业。围绕高岭土产业化开发,在云南天鸿高岭矿业公司实施了“高岭土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集成应用”项目,完成玻纤用高岭土、电缆用高岭土、橡胶填充及涂料用高岭土、4A分子筛等系列高岭土配方设计,成功掌握了高岭土产业化开发关键集成技术和工艺控制体系,建成6万吨煅烧高岭土生产线,新增产值2.6亿元。申请发明专利6项,云南天鸿高岭矿业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在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上,在云南滇红集团公司实施“滇红茶加工工艺技术创新及品牌建设”项目,开发出金丝红茶和滇红经典58新产品;在临沧佳源食品公司实施“茶产品加工工艺技术创新及品牌建设示范”、“日处理5O吨油菜籽技术创新”项目,采用先进工艺,使油粕中的残油降到0.8%,比传统工艺增加出油达7.2%,年增加销售收入2015万元,开发出“茗木缘”茶籽油、“优顺”孕产妇专用茶籽油及茶籽油“铂金VE”胶囊系列产品,取得多项技术成果,申请专利3项,临沧佳源食品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核桃产业上实施了“核桃深加工产品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开发出核桃油、核桃粉等绿色保健食品;在蔗糖产业上实施“蔗糖循环经济综合开发”及“蔗渣纸浆清洁技术集成开发应用”等项目,开发出低聚果糖、高级饮料糖等产品,“永德蔗糖循环经济模式”成为全国蔗糖产业示范推广的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临沧蔗糖业技术创新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在酒饮料产业实施了“浓香型白酒‘云南老窖’生产开发”项目,自主研究“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年增加企业销售收入8400万元;实施“木瓜发酵酒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开发出木瓜果酒新产品等。全市重点支柱产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较快提升。
  二、全市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
  我市企业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尚未形成,企业家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识还普遍不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要素缺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研发能力不强。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只有鑫圆锗业公司、滇红集团公司等很少的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大部分企业还没有自己的研发中心,部分企业的研发中心缺乏科技人员、科技经费、科技项目支撑。全市专利申请量与拥有量与发达州市相比差距较大。至2012年全市累计申请专利仅402件,其中,发明专利98件,实用新型136件,外观设计168件。授予专利权247件(发明专利44件、实用新型43件、外观设计130件)。拥有有效专利103件(发明专利37件、实用新型36件、外观设计3O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还有很多没有申请过专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撑能力不足。本地大中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力量薄弱,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不强,难以适应全市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需要。
  (二)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还没有形成
  一方面科技投入相对不足,资金总量较少。全社会R&D/GDP的比例为0.31%,远远低于全省0.63%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市企业在科技投入方面明显不足。据调查,有些企业包括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还不到。市、县两级财政对企业研发的引导性投入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风险投资缺乏,全市还没有一家正规、有一定规模的风险投资公司。稳定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还没有形成。
  (三)全市科技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总体上看,我市科技平台建设在整体数量、统筹布局、财政投入、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与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与发达州市相比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科研公共平台建设滞后。科研平台服务对产业的覆盖不够,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平台明显不足,特别是我市一些支柱产业的科研公共平台仍是空白,除锗产业建有高端研发平台外,蔗糖、茶等重点支柱产业链基本没有高端研发平台。同时研发活动少,一些企业研发计划、研发经费、研发人员都不落实。
  (四)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
  从人才总体情况看,一是总量少,二是中高端人才匮乏,从人才分布情况看,集中分布在医疗和教育卫生事业领域。同时,由于我市中小企业多、产业特色少,加上区位环境的影响,产业对外聚合能力较弱,导致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也不尽合理,科技领军人才及后备人才不足。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企业在享受职称待遇、福利待遇、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对高层次研发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
  (五)全市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水平需要提高一方面工作的合力需要增强。从全市来看,承担科技创新推进职能的主要有科技局、工信委、发改委及科协等单位,实际工作中相互问缺乏联络沟通机制,统筹协调不够,其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如现在多个职能部门都在建设科技平台。按照职能分工,企业技术中心(由工信部门认定)主要面向企业,行业共性技术中心(由工信部门认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科技部门认定)和工程中心(由发展改革部门认定)主要面向高校和科研单位,但现在事实上是各行其事,不同程度上存在重复建设现象,造成资源分散。另一方面,我市科技创新总体上关注企业及企业产品的多,需要在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方面倾注更多的力量,使科技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发动机”。
  三、加强全市工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提升工业水平,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运用市场机制,整合我市现有的企业技术中心资源,在蔗糖、制茶等支柱行业和重点产业集群,探索创建省级和市级行业共性技术中心,形成研发平台,推进产业协同创新。二是突出新产品开发,促进工业产品结构进而带动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鼓励企业不断开发出更多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新产品,以新产品开发带动产品结构调整,早日形成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三是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推进力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要以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为核心提升项目推进水平,突出抓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专利新产品的专利成果转化项目、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工作,营建新的产业化机制,加大技术改造投人力度,加大政策性资金扶持力度,快速实现产业化,形成新的规模经济效益,以加快产品结构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突出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招商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实行比一般项目更优惠的扶持政策,争取在招引和实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上取得突破,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规模企业。四是积极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带动企业技术创新。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主要是从企业创新系统集成化、企业管理现代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传统产品数字化、商务交易网络化等五个层面推进。五是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工作,动员企业参加各类产学研活动,与教授、专家交朋友,利用网络平台发布产学研信息,谈成更多的高新技术项目,使以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项目为载体的产学研活动成为我市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加速器。继续把推动临沧本地高校与本地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作为一个重点,力争取得新的突破。真正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全市工业跨越发展。因此,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制定并采取有力措施落实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
  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协调职能,切实解决政策落实不力的问题,把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认真兑现土地、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采取积极的财税和金融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制定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政策,强化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有效衔接,提高技术配套和自主开发能力。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将政府服务职能履行到位,积极与企业加强联系,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提供优良的服务质量,将园区建设成为重要的成果转化载体。
  (二)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融资体系
  科技创新需要加大投入来保障,为保证《临沧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必须进一步增加科技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十二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调整财政性科技投人的结构,切实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建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建立风险担保机制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科技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形成以政府投人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格局。
  (三)开展重点专项研究,在重要领域实现突破
  在制糖、制茶、酒及饮料加工业、锗产业、矿电产业、生物药业、咖啡、坚果特色产业等重要领域,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的科技攻关,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努力突破技术瓶颈,解决一批共性技术难题,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四)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要积极推动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在蔗糖、茶叶等传统产业的运用,调整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提高产业加工深度、技术含量和档次。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应用等问题。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攻克制糖、矿电产业主要耗能领域的节能关键技术,积极开发节能设备,重点解决节水、节能、节地和综合利用问题,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六)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强化企业科研开发的主体地位,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制度基础和激励机制。要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专项资金,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科研经费的投人。科学选择技术创新模式,鼓励和引导建立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动力。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提高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目前,我市的创新模式以模仿创新居多,要加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渐由模仿创新为主转化为自主创新为主,以推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发挥其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七)加快科技条件平台建设
  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企业技术创新“孵化器”平台、科技风险投融资平台、产学研结合平台等四大平台,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参与产业界合作研究,形成“科研一开发一产业化”创新链,突破科技资源条块分割的障碍,实现科技条件平台的共享。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全市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大高新技术引进应用和推广力度,以本地支柱产业为依托,结合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为契机,加大对外科技合作工作力度,通过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解决本地企业技术人才不足、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工作体系
  认真开展行业和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引进知识产权货币化评估机制,帮助企业提高无形资产的保护及运作水平,建立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机制,切实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创新、促进创新的作用。
  (九)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要按照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人才,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积极探索和完善发挥人才专长的新举措,为人才提供广阔的事业空间。建立健全高素质、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储备、评价、监督和保障的长效机制,锻炼、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技术研发和学科带头人,抓紧培养后备人才,逐步推行重大科技项目首席专家负责制。
(责任编辑:mac)
------分隔线----------------------------

最新论文

随机论文

——本公司实力说明——
本公司实力说明
1. 十一年专业论文服务经验,现有全职员工近百人,并且拥有兼职博士、硕士30多人。我们的实力就是您信心的保证。
2. 十一年成功运作经验,现为中国最好的专业论文服务中心之一。

服务承诺
本论文服务...

Copyright www.lunwenkj.cn 科技论文网 版权所有
科技论文网提供质量好的 科技论文代写、管理论文发表服务,是一个一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平台。
郑重声明:本站部分论文资料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请特别注意勿做其他非法用途!
如有侵犯您论文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请联系指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或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