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起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科技生产力,促进了科技研究的繁荣。然而,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这就是,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成果不能很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能直接转化为商品、创造经济效益。这不仅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而且也挫伤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继续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就是要实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使科技成果尽快直接转化为商品、创造经济效益。当然,对不同的学科应当采取不同的具体形式,不能一概而论,强求一致。基础学科以及纯理论的研究,也是整个科技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组成部分,不能没有,也不能削弱。它们的情况比较特殊,其结果不一定都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商品、创造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科技体制的改革可否从以下不同的层面上推进。
1、实现“科研一一生产一体化”
为了加强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可以实行厂、所(研究所)挂钩,合作研究、合作开发,但这种做法往往不能保持双方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双方对研究项目感兴趣时,才能合作。项目完成,合作也就此中断了。过后,还是各搞各的,互不搭界。今后,应大力推广“科研— —生产一体化体制”。一是,以科研机构为主,建立“科研一一生产一体化”机构。就是由科研机构出面办企业、办公司,仍旧归原来的主管部门领导。但企业、公司实行自我经营、自我管理。上级主管部门不要直接干预它们的经营活动。二是,以企业为主,建立“科研— —生产一体化”机构。这就需要大大增加企业中的科技人员的比例。一部分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可以充实到这类企业中去。具备条件的大企业可以创办直接为企业服务的研究所、研究院。这样可以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尽快转移到高新科技发展的轨道上来。二者相比,前者难度大些,后者比较容易办到。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发展的潮流来看,我国现有的科研机构,应当合理分流,即动员一部分科研人员充实到企业或去创办高科技产业。为了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国家的科研任务既可以下达给科研机构,也可以下达给企业。与应用技术有关的项目,可试行任务一步到位的做法。也就是说,任务承接单位,要在科研的基础上,最终把科技成果转化这商品。
2、建立“教育一一科研一一生产” 基地我国的科技人员、专家、高级研究人员,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高等院校。他们的科研能力很强,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各高等院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大学,基础设施,科研设备都是国内一流的,有的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果把这支生力军调动起来,从事科技开发,创办高科技产业,不仅会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教育同生产相结合。这类产业办好了还能为学校创收,增加办学经费。这类产业也属于官办,而不是民营,仍旧归学校领导。参与创办高科技产业的人员,既可以兼职,也可以脱产,但仍然是学校职工,享受学校职工的一切待遇。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学校的教学秩序比较稳定,创办高科技产业的职工在医疗、退休、评定职称等方面没有后顾之忧。
3、大力发展集体和个体的技术产业
在改革开放中,乡镇创办的高科技或一般技术开发产业,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它们的不少产品已经打人国际市场,为国家换来大笔的外汇。乡镇企业办高科技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们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和自由支配的资金。其经营管理方式也比较灵活。它们所缺的就是人才,所以,有魄力的乡镇企业家,都不惜重金聘用人才,并为他们的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最佳服务。正因为如此,一大批有志气、有抱负的科技人员,也纷纷离开平静、安定的科研机构,投身于乡镇企业的行列。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虽然不少,但直接生产和经营高科技产品的则不算多。现在我国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已经拥有相当可观的资金,如果将其引导到技术开发领域,必将为我国的科技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当然,它们短期内还很难涉及高科技,但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而国营企业和国家科研机构又无法顾及的小型技术领域,仍可以大显身手。
4、组建跨专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大型科研群体过去我国的科技体制,专业和门类分工过细,同时,各单位之间、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条块分割、相互封锁的现象十分严重。
这不利于它们彼此这间的合作,也不利发挥我国整体科研优势。况且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趋势则是各个专业、门类、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联系越来越密切,大批边缘学科兴起。因此,我们在推进以上三项改革措施的同时,还可以组建跨专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大型科研群体。它们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全国最优秀的人才联合攻关,研制最尖端的科技新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承担国家下达的重大科研项目;开发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新技术;解决影响国家经济建设的疑难科技问题。一般来说,不宜把它们办成永久性的机构,而按照需要临时组建,即以项目为中心组建,项目完成即可解散。根据不同情况,有关人员或集中在一起进行研究,或分散在原单位承担分配的科研任务。其成员可以是科研院所,也可以是单个的科技人员。在日益激化的国际竞争中,我们保持这样一支灵活机动的生力军,非常必要。
5、继续稳定和发展各种类型的高科技开发区
从海外的情况来看,建立高科技开发区发展高科技,是比较成功的。例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台湾新竹的科学园。其最大好处是,把“产一一供一一销”,“技—— 工—— 贸”,“教——科一一产”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国、本地区的科研优势。今后,我们应进一步放宽政策,继续稳定和发展各种类型的高科技开发区,使之有更大的发展,并为它们大规模吸引外资和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责任编辑:mac)
热门分类 / Popular classification
期刊分类
论文分类
- 科技论文范文
- 科技小论文范文
- 高中生科技论文范文
- 小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 中学生科技论文范文
- 科技小论文
- 高中科技小论文
- 小学科技论文
- 科技小发明论文
- 初中生科技论文
- 科技创新论文
- 科技创新小论文
- 青少年科技创新论文
- 科技创新大赛论文
- 中学生科技创新论文
- 科技工业论文
- 工业设计论文
- 工业工程论文
- 机电科技论文
- 纺织工业论文
- 科技机械论文
- 机械工业论文
- 机械结构论文
- 机械控制论文
- 机械制造论文
- 科技技术论文
- 科学技术论文
- 自动化技术论文
- 光伏技术论文
- 电网技术论文
浅谈科技体制改革
时间:2014-04-21 15:0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起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科技生产力,促进了科技研究的繁荣。然而,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这就是,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成果不能很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能直接转化
------分隔线----------------------------
- 上一篇:科技人才创业资本论
- 下一篇:科技创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作用
最新论文
随机论文
——本公司实力说明——
本公司实力说明
1. 十一年专业论文服务经验,现有全职员工近百人,并且拥有兼职博士、硕士30多人。我们的实力就是您信心的保证。
2. 十一年成功运作经验,现为中国最好的专业论文服务中心之一。
服务承诺
本论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