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设生物科技实践活动课程有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须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从学习“怎么做课题”活动、交互“照样做课题”活动、独立“自己做课题”活动.到三级评定模式的设置,经过长期教学初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践活动;三级评定
李琳
高中生物科技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课程。科技活动具有:实践性(活动性)、学生主体性、问题性(主题性)、研究性(探究性)、指导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我校从96年开始就进行了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
开设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应在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各类活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扩大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应该和生物学科课程在内容上、形式上、目标上互相补充、有机渗透,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对生知识既可以系统地学“深”.又可以联系实际地学“活”。开设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二、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内容构建三项原则
为了更好地根据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特点开展活动.须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1、科技活动内容与学科课程内容互补原则
学科课程的载体——教材,虽根据各学科知识和逻辑顺序而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其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但现代生物学知识,尤其是应用领域里的知识日新月异,利用科技活动开放灵活的特点,可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这些学科新知识。同时,一些应用性、分类性、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科知识内容得以补充,学科知识与研究性学习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有助于完整知识结构的形成。
2、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统一原则
科技活动内容构建要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立足于全面素质提高,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科技活动自主性特点,给学生自行发挥的机会,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特长生脱颖而出。
3、指导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无论是当代主体教育论倡导者,还是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的大师都主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这已成为科学教育公认的一条重要原则。但就科技活动而言,对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建立假设、如何验证假设等方面,学生不可能生而知之的,它只能经老师加以揭示。因此,探究学习教学大师施瓦布写到:仅仅向儿童提供刺激并指望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是不够的。因此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活动的开放性应该同等重要, 不可一味强调学生活动的开放性而忽略教师的指导性,否则科技活动不可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当学生提出的课题过大、过难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如把“光合作用的机理是什么?”引导转变为“探索光合作用中氧气的生成”使要探究的问题变得具体,学生通过跳一跳就能完成。真正的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得以顺利实施、完成,并在进行过程中有所研究和探索。
三、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三级设置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需求是青少年学生普遍的特性,但另一个现象也确实存在:学生之间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这就需要在活动课上也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也即要使生物科技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就必然在内容上设立一定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科学素养的熏陶。我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生理、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以及生物教材具体内容,注意横向联系,各设层次,建立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逐级递增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三级设置模式:学习“怎么做课题”活动(简称“怎么做”)、交互“照样做课题”活动(简称“照样做”)、独立“自己做课题”活动(简称“独立做”)。
四、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三级评定
要保证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质量离不开科学的评价。学生的评定是生物科技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开设生物科技的成败。在评价时要注意发挥学生、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鼓励性评价为主、批评性评价为辅,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知识、获得了能力,科技活动就达到了预定目标,而不应该只看重结果,当然结果有价值则更好。因此对科技活动的评价重视结果的同时更应重视过程。我校采用了兼顾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方法:三级评定模式。这种评价模式在我校试行以来,师生反应较好,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对学生的有效管理。其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级:学生根据评价表先自评,填写自评部分。上交时同时附上个人活动记录。第二级:课题组长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二级评定;指导教师对课题组组长同时进行二级评定。第三级:学校教务处根据前两级评定、学生活动记录、参加各类比赛的结果,和指导教师一起最后确定班级每个学生的终评成绩。)。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报告册,作为学生评选三好学生的一项条件。
五、实践成效
(1)增强了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习能力。
(3)发现并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责任编辑:mac)